,再向民间推广也不迟。
不通农事,他便召集种田好手集思广益。稻苗后续生长不利,他便翻阅农书,找寻合适的肥料。种稻谷的期间,他也没闲着。
润州滩涂众多,因而明明离苏州极近,却并不发达。他查阅古籍,又托师母寻找适合在滩涂种植的作物,自掏腰包买来种子,进行试验……
多年勤恳,才换来百姓尊敬亲昵的一句句“老父母”。
“书院也运转地不错,请先生放心。上次您去讲学,带动的热潮到现在还有人在争论呢。”何子长又补充道。
陶斯年辞官后,再不问世事。眼见恩师才华满腹,却无处施展,何子长怎能忍心。
他筹谋多年,终于以老师的名义开了一家书院。
“嗯。”多余的话他也不说了,只希望他这把老骨头,不会误人子弟。
年幼时无处觅良师的苦,这世间,能少一人体会,便少一人吧!
陶斯年久不问世事,对自己的名声大大的预计错误。他以一己之力,推翻张党,又急流勇退。不知是多少士子心中的楷模。
如今他避居润州,其实得到消息的人也不少。若非苏州刺史曾得过他指导,尊他为师,替他挡着。只怕他的日子没有现在这么清静。
“你如今已经加冠,家中没人为你操办亲事?”说着又回到了老生常谈的话题。
陶斯年是真的挂心。他一共三个徒弟,大徒弟二十六七了,才娶上媳妇儿。二徒弟云游四方,人影儿都看不见。
最小的这个也是,身边连个母蚊子都没有。
陶门三学士,个个婚配艰难,这不得不让他忧愁。
“有,但我不愿。”
何子长是丧母长子,继母为他生了三个弟弟。家里男丁多,他这个没娘的一不会哭,二没人为他筹谋,在家中并不受重视,若非陶斯年游学时发现他,收他为徒,只怕他连完成学业都不可能。
他一步步考上去后,家里便想与他修复关系。他那位继母,更是多次想将娘家侄女许配给他,遭到严词拒绝后,仍不死心。后来当了官,何子长有了足够的理由不回去,那边才慢慢收了心思。
这几年在任上,也有许多人为他牵线,但他始终没有松口。久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