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手机版繁體中文

小说首页 > 其他类型 > 一人之下之星空使徒 >第38章 悟者自得,道不外求?!38(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38章 悟者自得,道不外求?!38(2 / 2)

无即是空,因此要“悟空”。

常无,欲以观其妙。

说的就是道家性命双修中的“修性”。

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天地万有中感悟道的存在,从“有”中感悟庄子说的“万物与我并生,天地与我为一”,道家修行称之为“修命”。

讲完了无和有,老子给出了一个结论“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无和有是道的一体两面,因此是“同出而异名”。

那么“同谓之玄”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再回头看看老子对无和有的定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对应“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又名“上德”。

有,对应“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又名“下德”。

所以“玄”的意思就是元。

玄之又玄,一般的解读是“道十分玄奥,不易理解。”

如果老子真要表达这样意思,估计关尹子会对他说:“李老师,我现在送你出函谷关吧,就不留你在关内吃午饭了。”

这么玄奥,那学生还学个什么?

如果真是玄奥的意思,岂不与七十章的“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自相矛盾了?

所谓玄之又玄,就是元之又元,有无是元,但有无还不是道,道是元的元。

所以玄之又玄就是到原点了,回到本体了,这也是后世修行说的“先天中的先天”。

老子讲了这么多,底下的学生一定会有很多问题。

老师呀,你为什么要出函谷关?

道是无为的,为什么要生出天地万物?

道为什么不可道呢?

总之,学生们会有很多问题。

老子明白学生的疑问,说了一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又把一切都回到了原点。

而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悟道了,自然就全明白了。悟不到,说了你也不懂。

所以道家讲究一个悟道,他们把悟道作为修行上的巨大突破。

而“悟道”主要指通过修行和禅定等方式,超越人类的常规思维,获得对自身和宇宙本质的深刻领悟和认识。

具体来说,它强调的是摒弃所有人为的干预和造作,使得个人的言行和起心动念与自然的运行规律完全吻合。

而在佛门中,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概念,涉及到通过特定的方式如禅修或静坐冥想达到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本质理解。

这种境界相当于佛教中的涅槃和基督教中的救赎,是人类精神境界上的最高境界。

此外,无论是道门、佛门还是基督教,悟道通常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过程,例如深厚的修行经验和对于相关教义的理解。

当然了,也有人说,普通人难以“悟道”,因为即便是道家中人亦不例外。

对于这点我深以为然。

因为所谓“悟道”,指的是个人将自身的言行以及起心动念,“调整”到与天道运转之规律完全契合的“状态”。

也就是抛开一切人为的干预与造作。

而“人为之干预与造作”,不但包含人的自私自利之心,而且还包括人的情感需求等。

言外之意,一个人需要彻底抛开这些,或者不再被这些“人为之一切”所牵引与束缚,才有可能“悟道”,而这当然是很难做到了。

这其实就是普通人为什么难以“悟道”的真正原因。

但是,普通难以“悟道”,并不意味着没有人能够悟道。

那么,古之“悟道者”,到底是如何“悟道”呢?

我们先看《清静经》中的说法。

即“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这大意是说,古之圣人“悟道”讲究观形、观心、观万物,从而让自身具足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心性自然呈现出来。

所谓“本来面目”,在道家文化当中,指的就是人之心性,即“道”之本体。

尽管“人之心性”无形无状,看不见摸不着,却容易被世俗之事以及人自身的欲望所打扰,从而让人受到六根意识的牵制,难得清静、更不能逍遥自在。

而所谓“悟道”。

说到底就是摆脱世俗之事以及自身欲望的牵引与影响,让“心性”重归于清静无染的状态,这就是“悟者自得,道不外求”的道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