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手机版繁體中文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草根崛起 >第一百九十九章 告祭宗庙196(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九十九章 告祭宗庙196(1 / 2)

李世民闻言,心中对李麟戟的评价早已酝酿成熟,他思索片刻,然后恭敬而诚恳地回答:“父皇,李麟戟大人不仅武略出众,多次为我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北击突厥,平定梁师都与刘黑闼之乱,稳定边疆,保我大唐安宁;而且他在治理地方上亦有卓越表现,如在河南道抗旱时,他以民为本,有效缓解了灾情,赢得民心。更为关键的是,他于医学上独辟蹊径,发明牛痘接种法,为我大唐子民带来了战胜天花的希望,实为国之栋梁,民之福祉。”

李渊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对李麟戟的赞赏之情:“世民,你所言极是。李麟戟确实是一位难得的全才,不仅在军事上有卓越贡献,更在民生与医学领域展现了非凡的智慧。这样的人才,是我大唐之宝,理应予以重用。”

李世民补充道:“父皇,李麟戟大人不仅有勇有谋,更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他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大唐的强盛与百姓的安康。儿臣以为,应当对他加以嘉奖,以彰其功,激励群臣。”

李渊沉吟片刻,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如何恰当地表彰李麟戟。

李渊的目光在李世民身上停留,似乎在权衡着什么,随即话锋一转,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世民,你与你兄长建成之间的关系,最近可有改善?”

李世民闻言,心中微微一凛,他知道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他仍然选择坦诚相对:“父皇,儿臣与大哥之间确有分歧,但皆出于对大唐未来的不同见解。儿臣一心为国,愿大唐强盛,百姓安康,有时难免在政务上直言不讳,可能因此与大哥产生摩擦。但儿臣保证,无论何时,都会以大唐的利益为先,绝不会让个人情感影响大局。”

李渊听后,神色稍缓,但眼中的忧虑并未完全消散:“世民,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朕不愿见你们兄弟间有任何隔阂。大唐的未来需要你们共同携手,而非彼此猜忌。你与建成皆是朕的骄傲,朕希望你们能相互理解,共谋大唐之兴盛。”

李世民听罢,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父皇的忧虑并非无端,于是郑重承诺:“父皇请放心,儿臣定会尽力与大哥沟通,化解误会,以大局为重。大唐的稳定与繁荣,离不开皇室内部的团结,儿臣深知此理,定不会辜负父皇的期望。”

李渊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好,朕相信你。你们兄弟二人都是大唐的栋梁,朕希望你们能够成为彼此的臂膀,而非对手。大唐的未来,需要你们共同努力。”

李渊目送李世民离去,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尽管李世民许下了承诺,但兄弟间的芥蒂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消除,尤其是涉及权力与继承的问题,更是错综复杂。

然而,面对眼前的紧迫问题——如何妥善安置李麟戟,他暂时将兄弟间的矛盾搁置一旁,专心思考起来。

李渊缓缓踱步至窗边,望着窗外的御花园,思绪万千。

李麟戟的功绩无可挑剔,他的贡献不仅在军事上,更在于他为百姓带来的福祉。如何表彰这样一位杰出的臣子,既是对个人的认可,也是对忠诚与才能的褒奖,更是对大唐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昭示。

第二天,晨曦初照,宫殿的金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李渊早早地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炯炯有神,等待着朝臣们的到来。随着一声声通报,文武百官陆续步入大殿,朝堂上弥漫着肃穆而庄重的气氛。

待到朝臣们全部到齐,李渊清了清嗓子,开口道:“诸位爱卿,今日朕有一件大事要宣布。关于天花的防治,朕决定采纳李麟戟大人的建议,推广牛痘接种法,以期彻底根除此疾,救我大唐子民于水火之中。”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掀起了一阵窃窃私语,许多官员面露疑虑,显然是对昨日的争论记忆犹新,对牛痘接种法仍持有保留态度。

李渊的目光扫过众臣,他深知,仅凭一纸诏令难以消除众人的疑虑,于是他示意李世民上前。

李世民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大殿中央,他清了清喉咙,声音坚定而有力:“我已亲身体验了牛痘接种法,我接种牛痘后,虽有轻微不适,但未几日便恢复如常,且在医馆中与天花病患近距离接触,未染丝毫病气。事实胜于雄辩,牛痘接种法确有奇效,我大唐子民从此有了战胜天花的希望。”

李世民的讲述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朝堂上的反对声音逐渐减弱。许多官员开始交头接耳,似乎在重新评估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李渊见状,适时地补充道:“秦王的亲身经历,已充分证明了牛痘接种法的有效性。朕已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此法,由李麟全权负责,务求迅速控制天花疫情。”

李渊的话语掷地有声,朝堂上顿时一片寂静。面对皇帝的决断,反对的声音渐渐消失,大臣们开始意识到,此时此刻,大唐的未来比个人的偏见更加重要。

随着李渊的旨意下达,大唐各地的官府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牛痘接种的各项工作。消息如同春风拂过大地,迅速传遍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引发了百姓间广泛的议论与反应,情绪与态度各异。

在长安城的一处茶馆内,几位老者围坐一桌,品茗闲聊,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放下茶盏,叹息道:“唉,这牛痘接种法,真能治好天花?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未听说过这等奇事。”

另一位戴着瓜皮帽的老者接过话茬,摇头晃脑地说:“听闻秦王殿下亲自试过,安然无恙,这可是千真万确的消息。咱们大唐有如此英明的君主和能干的大臣,是百姓之福啊!”

旁边一个年轻的书生插嘴道:“话虽如此,但此事毕竟前所未有,接种牛痘是否安全,会不会有后遗症,这些都是未知数。我听说有些地方的百姓对此心存疑虑,不敢轻易尝试。”

茶馆老板听到此处,笑着插话说:“年轻人,你这话倒是说到点子上了。不过,我听来往的商旅讲,汾州那边已经开始接种了,据说效果很好,百姓们接种后都安心了不少。咱们这里迟早也要跟上,毕竟这天花可是个大麻烦,能有个法子对付它,总是好的。”

然而,不是所有百姓都对牛痘接种抱有乐观的态度。在城郊的一个村落里,村民们聚集在村口的大树下,议论纷纷。一位老妇人满脸愁容,拉着自己的孙子,担忧地说:“孩子啊,这牛痘真的能救得了我们?万一出了差错,岂不是害了自家性命?” 她的话引起了一旁壮汉的不满:“老嫂子,你这是怕什么?秦王殿下都敢试,我们有什么不敢的?再说,官府既然下令,肯定是有道理的。咱们村里这些年因为天花死了多少人,你忘了吗?”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