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手机版繁體中文

  • 手机阅读本书

第87章 礼物87(1 / 2)

辩机有些动容,阎立本说的很直白。

在门阀遍地的大唐想要立足的确不容易,鼎盛的家族都是通过互相联姻来实现同气连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要不牵扯到谋逆大罪,一时坠入了凡尘,起起伏伏总有东山再起之日。

茁壮的大唐是一棵参天大树,门阀世家是那些粗壮的枝干,汲取着养分的同时也使得树枝繁叶茂。

而阎家毫无疑问是佼佼者之一,政治智慧十分突出,历经五朝都能安然无恙,也就阎毗遭了些难。

新生的枝丫需要不断抢夺阳光和雨露以及养分,日积月累方能占得一席之地。

辩机正是新生的枝丫,路还很长。站得越高,摔下去的时候也死的越惨。

阎立本没有说什么实质性的话,但意思已经无需多言,几人都听得懂。这是在认辩机为政治盟友。相对于高高在上的五姓七望,阎家挺客气。

世家大族自恃清高,多有傲慢,尤以五姓七望为甚,甚至有些人看不起同为七望的大唐李氏皇族,认为李氏皇族有鲜卑血统,出身于夷狄之地,文化传统与家法门风有些粗鄙俗气,不愿与李氏结亲。

五姓七家坚持门当户对,内部通婚,极少与外姓联姻。

唐文宗曾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郑覃能把孙女嫁给太子,但郑覃悍然拒绝,称已想好孙女嫁给时为九品官的崔氏子弟。

大唐建立后,皇族自称出自五姓七望的陇西李氏。李世民非常看不惯那些傲慢的世家大族,曾言:“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

贞观一朝,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房玄龄、魏徵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这让李世民既恼怒又疑惑,也担忧,他说:“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

士族势力的强大,长此以往对皇权是很不利的。高瞻远瞩的李世民决不能容忍士族将来凌驾于皇族之上。这天下要自内向外都姓李。

于是,李世民命时任吏部尚书的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修纂《氏族志》,尝试从舆论上、制度上分化这些门阀观念深厚的门阀,打破以往纯以郡姓作为门第等差的传统出身的望族,尤其是山东四姓。

但贞观十二年修成的初稿中,负责编修的几位重臣无视李世民的意思,将博陵崔氏排为天下第一望族。如崔仁师、崔敦礼都是博陵崔氏的显赫人物。可见世家大族门第观念有多深入人心。

这一举动把李世民气得不轻,无论怎么排,出自陇西李氏的李姓皇族才应是天下第一望族。

于是,李世民将自己一直敬仰有加的高士廉骂了一顿,命重修,并作出重要指示:“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这句话大意是不准算以前有多么高贵,只能从当前为官封爵的高低作为依据。

在李世民的要求下,高士廉牵头新修订的《氏族志》基本贯彻了李世民的指示。新《氏族志》以李氏皇族为诸姓第一,皇亲国戚的外戚次之,以博陵崔氏为代表的望族被降为第三等。

《氏族志》使得通过科举得以鱼跃龙门的一些庶族得以拥有官方背书,地位得到提升,而一些过去底蕴深厚,没怎么做高官的门阀世家受到了有效削弱与打击。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遗祸无穷,自隋开创的科举制算是打开了普通人跃升的通道,虽然隋唐的科举所录之人多出自门阀世家,但多多少少能挤上来一些庶族,为大唐的繁华贡献了不少力量。

感受到阎立本的辩机认真想了想后,郑重点了点头,起身行礼道:“我定当尽心竭力为陛下解忧,也还阎尚书一个朗朗乾坤。”

“既如此。”阎立本也起身还礼,不停点头,嘴里说道:“不虚此行。”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